原来细菌性腹泻是个狠角色!夏日腹泻别轻视分清类型科学应对
一到夏天,冰西瓜、冰淇淋、小龙虾轮番上阵,快乐加倍的同时,腹泻也成了“常客”。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听到医生说“细菌性腹泻”或“病毒性腹泻”,这两种腹泻到底有啥区别?又该如何识别和应对?今天就来给大家讲明白!
细菌性腹泻vs病毒性腹泻,根本区别在哪?
致病源不同:细菌性腹泻的“幕后黑手”是各种细菌,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它们常藏在没洗净的食物、变质的饭菜里。而病毒性腹泻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场所容易传播。
症状表现有差异:细菌性腹泻来势汹汹,发热、腹痛症状明显,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浓烈的腥臭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感。病毒性腹泻相对“温和”些,虽然也有腹痛,但发热不严重,粪便多为水样便,一般没有脓血。
传播途径各不同:细菌性腹泻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比如吃了没煮熟的肉类、喝了不干净的水。病毒性腹泻则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为主,像是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者吸入患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都可能中招。
3招快速识别细菌性腹泻
看发热情况:如果腹泻时体温超过38℃,甚至更高,且持续不退,很可能是细菌性腹泻。
观察粪便性状:粪便里有黏液、脓血,还特别臭,大概率是细菌在捣乱。
感受腹痛程度:剧烈腹痛,尤其是左下腹部疼痛明显,伴有里急后重感,也要警惕细菌性腹泻。
腹泻别乱用药,科学处理是关键
用药原则:别一腹泻就吃止泻药!如果是细菌性腹泻,盲目止泻会让细菌和毒素滞留在体内,加重病情。一般来说,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症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病毒性腹泻用抗生素是无效的。蒙脱石散可以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能缓解腹泻症状,但过量服用可能导致便秘,一定要按说明书或医嘱使用。
家庭护理要点:腹泻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像小米粥、软面条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加重腹泻。同时,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腹泻持续时间长、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精神萎靡等),一定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