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科技

多家银行已停售5年期存款产品 高利率成绝版

银行和储户之间的拉锯战在2025年初夏突然加剧。银行不断降低利率,而储户则紧紧抓住存款不放。郑州的银行大厅不再安静。

5月31日,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消息迅速传开。当天中午,记者孙凯杰走访了郑州的各大银行。银行职员们显得无奈且小心翼翼。

大额存单年利率降至2%以下,五年期产品几乎消失。市民询问高利率产品时,得到的回答总是“停售”或“没有了”。以前容易买到的五年期大额存单现在成了市场上的“绝版”。

“1时代”成为金融圈的新热词。六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跌破1.6%。有市民表示,去年还计划存三五年,现在只能一年一年地看。郑州银行是个例外,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25%,在当地算是最高。这种产品变得稀缺,很多储户特意前来打听。

县域网点可能有更高利率,但对开户行有限制。有人提到前几天还能买到2.3%的三年期存单。现在想要高利率只能碰运气。

银行职员私下透露,净息差持续下行,压力巨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仅为1.53%,低于去年。

降利率是银行无奈之举,经营压力大,利润空间被压缩,产品线收缩,客户选择减少。几乎所有银行都撤下了五年期大额存单产品。许多市民觉得不可思议,五年前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还能达到3.5%左右。到了2025年5月,利率甚至比消费贷款还低。银行担心长期存款利率过高,未来利率继续下行会亏损,因此撤下这些产品。

张女士的经历很典型。2025年3月她取出部分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4%。两个月后想再买,只剩下1.6%的产品。不到一年,利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普通储户的心理落差明显。原本图个安心,现在连“安心”都得排队。

不少人开始寻找其他投资渠道。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受到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4月居民存款减少1.39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57万亿元。今年债券牛市收益率达4.59%,远超存款利率。很多人认为资金“搬家”是自然选择。风险低,收益高,谁还会死守定期存单?

数据表明,截至2025年4月底,银行理财规模超过31万亿元,比3月末增长2000亿元。现金管理型和固定收益型产品成为新宠。有评价机构提醒,债券市场可能已经涨得太多,未来收益难以持续。2025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调整期,收益波动。理财产品的“赚钱体验”也没想象中那么稳定。

有人说,即使银行存款利率再低,至少稳赚不赔。理财产品和基金虽然收益高,但也有亏损风险。市场行情不好时,亏钱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32岁的李冰一直习惯定期存款。他坦言自己不敢涉足股市,也不愿意购买理财产品。即使利率下调,也要找本地高利率的银行,安全第一。他的选择代表了许多普通储户的想法。

银行大堂经理直言,理财产品没有保本,银行存款才是“稳稳的幸福”。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心里踏实最重要。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定期存款占比上升,个人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大家更信赖城商行,希望多拿点利息。分析认为,这种“定期化”趋势可能还会持续。只有宏观经济好转、风险偏好上升,才能改变人们的存款习惯。短期内指望大家放弃定期存款并不现实。

两种思路在较劲:一边是利率不断下调,鼓励资金流向理财和基金;另一边是储户坚持安全底线,固守定期存单。矛盾越来越明显,双方都不肯轻易让步。

银行希望客户多买理财产品,获得更多手续费收入。然而客户只认安全,宁愿利息少些,也要本金不亏。金融市场的拉锯战愈演愈烈。

2025年的存款市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每次利率调整都会激起一波资金流动。银行、储户、投资者各自的小算盘都算得精明。长期来看,银行利率下调趋势难以逆转。存款“搬家”的逻辑很难被打破。资金永远在寻找收益与安全的平衡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理财产品的波动和债券基金的变化始终让人心里没底。到底该怎么选,答案变得越来越模糊。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人认准稳健,有人追求更高收益。市场变化的节奏让所有人都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资产配置。金融市场变化仍在继续,利率是否还会下调,理财产品能否保持高收益,谁也说不准。银行和储户的博弈远未结束。

责任编辑:0882

联系我们

222-222-222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inf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