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不得侵犯未成年人隐私 网络暴力再引关注
一场因网络暴力引发的舆论风波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近日,一名13岁未成年人在网上对一位孕妇“开盒”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事件源于一位网友在评论某韩国明星行程时遭到粉丝群体攻击和谩骂,随后这名未成年人公开曝光了该网友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导致其被迫销号退网。事后,这名未成年人的父亲,某互联网平台高管,在社交平台上向受害者及公众致歉。
这种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公开他人隐私信息的行为被称为“开盒挂人”,背后是畸形的“饭圈文化”。随着网络群体对立加剧和技术进步,这种行为逐渐演变为系统性的网暴工具,为公众所深恶痛绝。此次事件不仅触动了大众神经,也引发了极大疑虑:一个13岁的未成年人如何轻易获取他人隐私信息?个人数据安全是否还能得到保障?
调查发现,这些隐私信息来自海外的“社工库”,即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事实上,利用“社工库”非法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已非个案,多地警方曾接到相关报案。这些数据库通过非法爬取、交易获取海量信息,用户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能获得他人真实信息,进而实施精准的网络暴力。“社工库”及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严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成为网络空间戾气的重要推手,亟需严厉打击。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但也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安全隐患。从个人信息被窃取后的精准营销到电信诈骗,再到引发悲剧的网络暴力,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裸奔”的焦虑影响着每一个人。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是否会再次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新的信息安全危机,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大隐忧。
信息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任何形式的个人信息买卖,坚决制止“开盒挂人”等行为。只有筑牢法律防线,保护合法隐私权,才能尽快清除笼罩在每个人头上的乌云,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让人们安心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