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祛湿健脾,疏肝理气正当时 调养脾胃迎春来
2月18日是雨水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中医专家提醒,在这个时节阳气初升,湿气渐重,天气乍暖还寒,养生防病的关键在于祛湿健脾、疏肝理气和防风御寒。
中医认为湿邪为阴邪,容易困脾阳。雨水时节,湿邪与风邪交织,易诱发湿疹、荨麻疹、痤疮等皮肤问题,需提前防范。日常生活中,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但不可过早减衣,特别需要护住颈背、腰腹及下肢,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室内要保持通风,被褥勤晒以祛湿防潮。饮食上推荐茯苓山药粥、玫瑰理气茶等,可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同时要注意少吃甜食、油腻和生冷食物,以免助湿生痰,加重皮肤问题。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湿邪具有黏滞、重浊的特性,容易困阻脾胃,抑制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导致慢性胃炎患者病情反复或加重。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气血生成和营养输送。调养好脾胃不仅能有效减轻慢性胃炎的不适症状,还能为整个春季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可以适当食用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等。此外,多吃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韭菜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烹饪时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做法,如清炒、煮汤等,避免油炸、油煎,减少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