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申公豹的结巴承包笑点?现实中口吃者需要被听见的耐心 角色设定引发深思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申公豹凭借一口“烫嘴”的台词在网络上走红。许多观众原本以为他会是一个高冷的大反派,没想到一开口就带来了满满的喜剧效果。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近日,在路演中饺子导演解释了为什么申公豹是结巴。他提到,申公豹因为受到师父和师兄弟的歧视,郁郁不得志且缺乏自信,最终变成了一个结巴。电影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视频,强调要讲述申公豹的故事,不仅要讲他的痛苦,还要讲他拼尽全力却依然被当成异类的一生。
这种角色设定不仅让申公豹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还把“口吃”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语言障碍问题带到了大众面前。王璇医生指出,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表现为说话时重复、延长或阻塞语音,影响正常交流。它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性格缺陷,而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与遗传、大脑语言处理机制、心理因素有关。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口吃患者的言语流畅性,提高沟通能力。
研究表明,口吃者在语言内容生成层面与常人无异,主要障碍发生在语音输出编码阶段。建议采用以下沟通准则:保持眼神接触,给予充分时间,自然承接话题。与口吃者交流时,应保持耐心和尊重,避免打断或催促,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氛围。放慢自己的语速,给口吃者足够的时间组织语言,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不要过分关注口吃者的言语流畅性,更不要模仿或嘲笑,应该鼓励他们自信表达,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申公豹的结巴让观众发笑,但现实中的口吃者需要的是耐心倾听和支持。康复训练如同一场“语言马拉松”,需要科学的方法、家人的支持,以及社会对“不完美表达”的包容。就像哪吒最终打破成见,口吃者也终将在声音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