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 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不久前闭幕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新风采。会议期间,成立了首个由我国主导的世界职业教育合作组织——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并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
大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在对外开放方面的显著成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育部高度重视落实职业教育法,在法治护航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和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主题“创新赋能未来 技能塑造人生”强调了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功能。为推广这一理念,大会主题被翻译成101种语言。
大会期间成立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吸引了来自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机构参与,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国外职业教育相关机构。联盟首任主席刘利民表示,该联盟将搭建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韧性和包容性、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平台。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为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大会设置了约6000平方米的职业教育专题展。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展位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培训项目。2021年4月,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建的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揭牌启运,开设了制造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和电气与控制技术专业。通过该项目,成千上万的埃塞俄比亚青年获得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职业培训。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多所职业院校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和项目。目前全国27个省份的200多所职业院校与7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以“鲁班工坊”为例,已在亚欧非三大洲合作建成了30多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教育培训超过3.1万人次。
如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已成为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积极谋求更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已同183个建交国普遍开展了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6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有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超过2亿人。
通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平台,我国持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教育标准、规范和最佳实践,讲好中国教育故事。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构建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举办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搭建世界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贡献力。